90后留学生说:我只想让自己的孩子在中国长大
在波士顿的时候,我见到了我的小学同学D,一个在MIT上研究生的“别人家的孩子”。D是加拿大公民,十五岁移民去的加拿大,从高中上到大学,然后在美国金融界工作几年。D小学的时候是班长,大学也是各种学生会领袖,我们十二年没见,他完全变了个人。
坐在哈佛旁边的PARK酒吧里,他开始跟我说他未来的计划:“我现在就在想,我以后的孩子要在哪里长大。是在美国还在中国?我当然不想让我的孩子一生下来就呼吸污浊的空气,但是与此同时,我又不想让我的孩子成为一个Chinese American。我希望我的孩子是一个中国人,懂中国的文化和礼节,但是同时又能够受到美国的教育。毕竟,如今中国的所谓精英教育都是在攀比,一群没有文化的富二代,我也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在那样的环境下长大。可是在美国这个环境中,我又该如何让自己的孩子受到纯正的中国教育呢?
我的第一个反应就是:“你才23岁,怎么想得这么多!” “当然啦,”D说,“我希望我能给我孩子所有我爸妈给我的资源。我希望他能够最快乐地长大。” “那为什么不回国呢?”我问,“我觉得国内的基础教育都很好,咱们也是在国内上学长大的啊。” “这的确是这样,”D说,“但我总觉得咱们那个时候和现在不一样了。现在的小学都攀比成风,要不然就是子弟学校,没有关系也进不了,我也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回到那种恶性竞争的环境里去。你看我现在都来了MIT了,也是为了给我孩子一个更高的台阶,我就不想让他在一个那样的环境里长大。” “而美国的私立教育就已经很成熟了,而且在这里,至少社会的三观是正的,比起中国来,不正当的事情会被鄙视。大家都认同孩子要接受一种应有的正规教育,而不是像国内一样。” 跟D谈完话之后,我开始思考,我们90后留学生的孩子,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呢? 以前也曾跟几个在美国留学的女生朋友交流过这个问题,不管是让孩子在美国还是在中国长大,大家都一致认同孩子一定要国际化,从小就要开眼界,带着世界各地到处看。在哪儿上学不是最重要的,但是家庭影响却是不可或缺的。 带着这样的问题,我先是随便问了下身边的两三个在美国留学的女友,她们均回答,孩子不会在美国养大,接下来,我大概又很随机地问了七八个朋友,在我很惊讶的情况下,只有两个人愿意让孩子在美国长大(小学读到高中)。大家的普遍答案是:我现在能留学,发展得不错,了解美国文化也了解中国文化,我的孩子也能跟我走一样的路,能有相同的结果。 这个结果令我很惊讶。对我们的父母辈,去美国,在美国出生长大,似乎就是人生巅峰了,而给自己的后代这个条件,则是更好,那么,为什么这么多出了国的90后却想让孩子在中国长大呢?
其实,中国的基础教育并没有我们所批判的那么糟糕
很多赴美留学生可能都会说,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其实并不是成长的一大部分。在异国他乡的文化冲击下,跟各种肤色各种文化的人交流,实际上比一个排名很高的学校课堂上教的东西还要来得直接。在我们这一代留学的90后的生活中,我们在美国的生活就像是一面反射中国社会,家庭和自己的镜子,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自己。 我们忽然了解到,自己原先在国内被“填鸭”进的一些知识,和一些习惯,原来是那么重要。 而这些知识和习惯,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事情,只有中国的基础教育才能达到。在美国,你可以从17岁开始尝试不同的科目,但是你从6岁开始学习的数学,和你养成的早上六点起床,不写完作业不睡觉的习惯,是只有中国的严格教育才能够培养的。我们都受过压制的苦,但是去了美国之后,却发现自己的学习方法却让我们受益匪浅。
双语长大,到底有多重要?
我的美国朋友Angelo现在住在北京,他的父亲是中国人,母亲是美国人,他从小跟母亲在纽约长大,一直不会说中文,直到上大学才开始真正开始学。在他看来,同时掌握两种语言并不是对于一个孩子的发展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把一种语言在听说读写和批判思考上都掌握到百分之百。对于Angelo而言,他清晰的英文批判思考给他学中文带来了非常大的好处,让他现在学中文也非常快,而且在中文进步的同时,他能用他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来试图理解他不明白的中文概念。 而大学里的一位美国教授也曾告诉我,不要看移民二代的美籍华人(ABC)在美国出生长大,说话没有口音,完全就是美国人,但他们的写作能力往往不行,有的时候,就和中国大陆来的学生一样。他认为这是移民家庭对于孩子的写作训练有限造成的。我想,大部分的90后都会希望自己的孩子中英兼顾,但是作为中美混血的Angelo的观点是:是不是中英双语长大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将一门语言学到极致,完全体会到这门语言的美丽和优雅,并且掌握用这门语言思考的技巧,这样其实比听着两门语言长大要更好。
中国文化,还是美国文化?
我17岁到美国交流,到如今23岁,除去交流结束后回国读书的一年,我已经在美国待了近5年。在现在,如果不是看我的装扮,和我跟人谈话的内容,大部分美国人都会觉得我在美国长大,拿美国护照,是个“美国人”。这说明了什么呢?”美国人“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在这个移民国家,你不用一个特定的标签就可以成为其中的一员。而对于Angelo来说,他现在虽然中文非常流利,甚至没有口音。他喝茶,去庆丰包子铺,和中国人住在一起,读《论语》,也看《小时代》,但因为他的样子,他的背景,没有人会认为他是一个中国人。中国人总是对他客客气气的,然后说:这是我中文超级好的美国朋友Angelo。 我的一位90后,年少就出国念书,如今在纽约金融界工作的朋友M说:中国的文化更深刻,是种文化,如果不在中国长大,就算讲中文也无法理解这个文化和语言的细腻。美国的文化不是文化,这不代表它不存在,美国的文化是生活的态度,正直,诚实,外向,平等,更是种价值观。所以孩子就算生在中国,只要对待生活积极,就比较容易融入美国。 M说,她想让孩子在亚洲长大,14岁来美国。在她看来,最重要的不是在哪里长大,是要去积极勇敢的生活,哪里都可以精彩。腐败也好,懦弱也罢,虽然中国各个方面都不如美国,但是就算它的冷漠,它的贫穷也能让孩子觉得这是个有人气儿的国家。而这种层层涟漪,美国是没有的。M认为,她的孩子一定要在中国上完小学。其实欧洲也不错,跟美国差不多的面积,却有更深文化底蕴。然而欧洲太平等,太悠哉,只有让孩子看到不平等,才可能会有更深的感悟,对待事物看法更现实。 而另一位90后男生W则告诉我,他如果要有孩子,孩子会在中国接受基础教育,然后去美国读本科。他给出了几点理由:
1. 他很不喜欢美国的基础教育系统。基本功打得太差,完全拼人品,早期给孩子的环境虽然活跃空间大,但是他在国内可以给孩子建造出完全一样的环境同时让他还能学到更多的基础知识。
2. 他认为(他的专业研究方向):父母对于孩子的成长的影响远超过其他一切因素。足够智慧的父母对孩子尤其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他自己就是普通北京幼儿园北京的小学初中高中一路上来,而且全是普通班,一样比我身边绝大多数人强出几个量级。原因就在于父母。
3. 至于中国文化。他会教给孩子。但是是作为一种文化,同时也是作为【你从哪来】这个问题的一个思考条件。他要告诉孩子的不是【你是中国人,你要怎么怎么样】,而是【我们是从那来的,你自己去琢磨琢磨你是谁以及往哪去。】
4. 他自己承认他还是有比较强的国家意识的。虽然他的理智上是坚定的无国界全球化思路,但是他的情感上是一个坚定的中国人。所以希望他的孩子也是中国人。至少生下来的时候是,长大了后想去哪是孩子自己的选择,但是他希望他能清楚【自己从哪来】。
但是对90后的留学生来说,大部分人还都没有走到人生的那一步。可是我们自己的经历却让我们一步一步地在用一种不同地方式规划未来后代的人生。 其实想想还真有点小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