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留美光读本科是白烧钱 家长们好好掂量

2015-06-30

2015年初,美国的《高等教育记事》报道了一项对美国大学新生的调查,其中的一个问题,聚焦于这些新生对本科文凭的看法上。本科文凭是否已经变成了高中文凭?研究生文凭是否相当于过去的本科文凭?

留美:光读本科是白烧钱

留美:光读本科是白烧钱

结果,一半新生称他们大学毕业后将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四十年前,有这种打算的新生只有大约四分之一。还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已经有了攻读博士或职业学位的准备,这包括哲学博士、教育学博士、医学博士、法学博士等等。四十年前,这种学生仅占新生的21%。目前大约有四分之三的大学新生,准备毕业后读各种不同的研究院。

这是一个相当大的变化。美国的新一代大学生已经意识到:大学本科不是高等教育的终点,而是起跑线。想学有所值,必须从长计议。

大学本科学位的贬值,已经不是一两天的事情了。早在大衰退以前,媒体就连篇累牍地报道。大衰退后,大学毕业生受到的打击尤大,乃至有论者称大衰退害了一代人。《华尔街日报》2014年刊登了一组数字,和其他媒体的报道大同小异:2012年,71% 的大学生欠有学债,这些背着学债的毕业生中,每人负债额2.94万美元(该报同年的另一则报道,则称为3.3万美元),从2008到2013年,毕业生学贷年增长率高达6%。按说,这样的学贷并不是那么可怕。三万美元上下,大致是一辆车的钱。可怕的,是工作前景黯淡。41%的大学毕业生说,他们拿到的工作,根本不要求本科学位。这就是典型的“低就业”。另有媒体报道,大学毕业生这几年有一半以上处于低就业和失业状态。

可见,缺乏长远打算,觉得混个大学文凭就能起步的人,早晚会吃亏。最吃亏的,则是那些连读完大学的准备都没有的。这些人跟风进了大学,读了几年退学了,被归入“受了一些大学教育”的行列中。2015年有个统计调查表明,这些人的收入趋势,比那些高中毕业生还差。别忘了,这些人上了几年大学,没有文凭,但往往欠了学贷,白白给自己套上一圈枷锁。

另一方面,研究院的学位,比如工程硕士等等,则越来越走俏。《华尔街日报》在一篇分析中指出,随着大学的普及,大学教育的质量难以保障,本科学位灌水。结果,雇主就开始要求硕士或职业学位。问题是,大学本科拿奖学金等各种资助的机会还多一些。目前美国也颇有些让大学免费的呼声。奥巴马已经提出让社区学院免费的建议。到了硕士阶段,教育就成了奢侈品。拿资助不容易,而且学费价码也高不少。这就让许多人却步。

我在大学上课时,经常对学生抱怨:你们不愿意用功,就想要好成绩,拿不到好成绩恨不得到处告。好啦,教授们缠不过你们,给你们好成绩了。结果呢,这些成绩没有人信了。你们拿着文凭找不到工作了,还要再花大笔大笔的钱读研究院。这不是自己害自己吗?

至于我们这些教书匠,其实倒是无所谓。虽然大学本科学位日益贬值,大学本科的生意却不受影响。道理很简单:不管你日后想读硕士还是博士,本科这关总要过。本科,已经成了一种基础教育。只是这样苦了学生。以我观察,大部分美国大学生都不是直接去读研,而是要工作几年,一是有些工作经验,想清楚人生的方向,一是攒点钱。现在由于本科贬值,本科毕业再想工作几年攒钱读研究院几乎不可能。低就业挣的那么几个钱,除了每月还学贷、付房租外,能吃饭就已经不错。许多人乖乖地搬回家和父母同住。作为家长,压力也越来越大。本来孩子管到十八岁,现在要管到大学毕业,眼看着,就要管到研究院毕业了,哪里是个头呢?我的一个学生相当优秀,毕业欠下八万多学贷。我问:你父母真不管吗?她说:我妈妈自己的学贷还没还完呢。好在这位优秀生本事过硬。毕业一年就还了两万多学贷。她还是计划要读研究院。否则真太委屈自己了。

其实,中国出现的海归变海带的现象,多少也是这种趋势的一个折射。几年来出去读本科的越来越多。本科毕业生刚刚成为美国失业大军中的新生力量。本科毕业就是餐馆里跑堂的,街上开出租的,超市里收银的。拿个本科文凭回来,算个什么就业的本钱?

高等教育的格局在变。人们对高等教育的观念也必须跟着变。那些要为孩子留美烧钱的家长要好好掂量掂量:你那点钱,够烧六七年的吗?烧四年十有八九是什么结果也不会有的。

相关阅读

留学咨询 分享 返回顶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