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你可能不知道的学术界隐含的种族歧视

2014-07-14

莎士比亚曾经写道:名字有什么关系?然而,在美国学术界或职场,少数族裔的名字在成功或失败方面意味着更深层次的含义,对亚裔更是如此。

随着美国劳动力人口结构迅速改变,近期学术界也更加注重对种族历史的研究,研究显示对少数族裔的歧视已从常规模式改变成更加隐蔽的方式。例如,“低收入城市青年”(low-income inner-city youth)通常指非裔青年,这样的短语表达了对非裔的刻板印象,但又不那么直接。

宾夕法尼亚州大学沃顿商学院(Wharton)的研究则揭示了学术界隐含的种族歧视。研究者们假扮大学生,给全美200所大学89个学科专业的6500名教授发邮件,希望预约时间和教授见面。预约邮件的信息相同,只有发送者的姓名不同。这些名字包括白人丶非裔丶亚裔以及拉丁裔的姓氏。

研究显示,典型的白人男性姓名,例如布莱德•安德森(Brad Anderson)最容易获得教授们的回复,回复率达到25%。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名牌大学的教师更容易歧视少数族裔,而各族裔中,亚裔学生更容易遭受种族偏见,因为亚裔姓氏很少获得教授回复。

事实上,教授们看起来最不喜欢搭理华裔姓氏与印度裔姓氏的学生。

另外,相比其它少数族裔,亚裔在职场中遭受歧视的可能性更大。盖洛普民调显示(Gallup Poll)显示,30~31%的亚太裔受访者表示曾遭遇就业歧视事件,该比例在所有族裔中最高。不过,虽然亚太裔最容易遭受歧视,却只有2~3%的就业歧视申诉来自亚太裔居民。

如果没有人为干预,情况可能会变得更糟。随着数字媒体的盛行,网络求职已越来越普遍,求职者的个人信息,比如种族丶宗教丶政治立场以及其它基本信息可能成为职场歧视的诱因。

有趣的是,相比冠以白人姓名的普通简历,同样冠以白人姓名的高质量简历得到的通知面试电话数量增加了30%,而对于非裔求职者来说,同样高质量的简历并没有获得相同数量的面试机会。

相关阅读

留学咨询 分享 返回顶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