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莫纳学院:通识教育基础不会轻易被动摇
波莫纳学院的老校门两面各刻有一行字,北面的是“有热情、有想法、有敬畏之心者方可进入”;南面则写着“离校者必为人类创造财富”。
这两句话出自第四任校长詹姆斯-布莱斯德尔(James Blaisdell),分别是对新生和毕业生的赠言。波莫纳学院的教育理念充分地展现在其中:“集合最有潜力的学生,鼓励质疑和创造性思考,充分激发出学生的智慧和热情,培养未来领袖、学者、艺术家和一切为人类创造财富的公民。”
这所位于美国南加州的文理学院每年的录取率仅有13%~14%,堪称全美入学竞争最激烈的学校之一。而这里的四年毕业率高达90.8%,迪士尼公司创始人罗伊-迪士尼(Roy Disney)、作曲家约翰-凯奇(John Cage)、普利策奖得主路易斯-梅南德(Louis Menand)等均是波莫纳学院的学生。
在今年的福布斯美国大学排行榜中,波莫纳学院仅次于斯坦福大学,排到第二。其中学生留存率指标高达99%,这代表着学生对学校的高满意度。“我们尽全力做到最好。”校长戴维-奥克斯托比毫不掩饰自己的骄傲。这所一直占据美国各种高校排行榜前列的学校,已成为美国文理学院通识教育模式的颇具代表性的范例。
排名:福布斯2013年美国最佳大学排名TOP300
通识教育课程
波莫纳学院始建于1887年,1888年9月正式开始授课。最初的教室设在波莫纳市一座只有五个房间的出租别墅里。一年后,学院接受了一位破产开发商的捐赠,迁址到8公里外克莱尔蒙特市的一座烂尾酒店—后改建成今天的萨姆纳大厅(Sumner Hall),招生办公室所在地;一片矮树荒漠则成了最初的校园。第一位女教授菲比-埃斯特尔-斯伯丁(Phebe Estelle Spalding)捐出了自己的200本藏书,加上学院原有的300本,才建起了学校的图书馆,斯伯丁就是第一任馆长。
学院的创建者,一群基督公理教会教徒,无疑是一群理想主义者。他们计划仿照牛津和剑桥,在几乎是蛮荒之地的美国西南部,建起一所“新英格兰”名校。当时的波莫纳学院分为预科部、本科部和音乐学校,以古典的博雅课程(liberal arts)为教学内容,包括希腊文、拉丁文、英语、德语、数学、自然科学、绘画、钢琴、乐理等。这些课程是古希腊时代培养自由人的必要教育内容,也是牛津、剑桥等历史最悠久的欧洲高等学府通识教育模式的基础。
1894年,11名学生被授予学位,成为波莫纳学院的首届毕业生。在这10名文学士和1名理学士中,有3人分别取得了哈佛、耶鲁和芝加哥大学的博士学位,其中包括后来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第九任校长戴维-巴罗斯(David Barrows)。
1912年,校董会发布政策条文,明确将学院引上自由文理学院的道路,原本独立的音乐学院和艺术设计学院并入波莫纳总体课程。此后百年,学院沿袭着早期自由文理学院的道路发展变革,直至今日。
今天的波莫纳学院共设有47门专业,覆盖了人文学科、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交叉学科四个领域。值得一提的是,在过去10年中,双学位毕业生占总体比例从6.3%增长到2013年的14.7%,翻了一倍还多。
课程划分为“创意表达”、“社会机构与人类行为”、“历史、价值观、伦理文化研究”、“物理与生物科学”和“数学推理”五个门类。学生没有必修课要求,但必须在每个门类中选修至少一门,以满足通识教育的培养要求。在近650门课程中,既有上世纪初就已被列入课程表的“艺术史导论”,连续三个学期,从远古时代讲到当代艺术;也不乏“从Youtube学习”等新课程。
除经济学、数学、政治学等传统强势学科外,环境分析、媒介研究等新兴的交叉学科也被纳入教学内容。近年来,学院还投入大量资金和精力发展艺术。不仅增开了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类专业的课程,而且复兴了波莫纳学院艺术博物馆,承办展览和部分艺术课程教学。
紧密的学术社群
博雅教育的宗旨,不仅是让学生了解各个领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学术讨论中培养起学生的独立和批判性精神。在2011年1月举行的“自由文理学院的意义”研讨会上,政治学教授梅尼菲利比(David Menefee-Libey)指出:“"自由文理"是一种联系,意味着在一个包括不同学科的人的社群中接受教育,学习批判探索。”
“批评探索研讨”(the Critical Inquiry seminar)是每名新生入学后的第一课。来自全校各个院系的教授,在每学年的第一学期,为一年级新生开设28堂讨论课。每周两次,15名左右学生在一堂课上就一个话题展开讨论,培养思考、讨论和发表观点的能力。
2013年的讨论主题列表中,有一堂课名为“僵尸会数学吗?”(Can Zombies Do Math?)。在这堂听上去有些无厘头的课上,学生要面对“人类是什么”“数学对人类意味着什么”等一系列问题,课堂阅读书目包括认知学、哲学、计算机科学等各个领域的论文还有科幻小说。战争、文学、足球、极地生态环境,各种主题都可以成为研讨课的内容。
“我们教师不会提供一套成形的知识结构,让你记下你并不理解的东西。参与对话才是大学。你不一定要知道所有的知识,但必须有一些素质:好奇心、坚持、勇气、提问的能力和思考他人观点的能力。”在2010年的开学典礼上,数学系教授沙希瑞(Shahriar Shahriari)对新生说。一名留学生这样评价讨论的教学形式:“讨论是一种良性循环。教授不需要讲太多,优秀的学生可以互相启发思路。”
小班教学使严谨深入的学术讨论成为可能。波莫纳学院现有在校生1586人,77%的课堂是人数不足20人的小班,平均课堂规模仅有15人。“"小"是我们最大的优势。”奥克斯托比在接受采访时说,“因为小,学生和教授、学生和学生之间能够建立起紧密的关系。”
学院的师生比是1∶8。64%的教授指导学生完成研究项目。除此之外,波莫纳学院网站上有一些有趣的统计数据,98%的教授仍与以前的学生保持联系,72%每年与学生吃饭6次,68%会邀请学生到家中做客。2008年的汶川地震后的第一天,每名中国留学生都收到了来自学校的问候。
由波莫纳学院发起成立的克莱蒙特学院联盟(The Claremont Colleges)则拓展了这个学术社群的范围。联盟由五所本科生学院和两所研究生院组成,学校间步行距离不超过二十分钟。联盟学校共享图书馆、健康服务、校园安全等各类资源,采用统一的教学安排和注册系统,学生可以自由选修联盟学校的两千二百多门课程。不输于综合性大学的资源,给克莱蒙特学院联盟带来了“太平洋沿岸的牛津大学”之称。
美国今天的文理学院大多以“抱团发展”的形式扩展学术资源,正是始于波莫纳学院和克莱蒙特联盟的创造。上世纪20年代,随着学院的发展扩大,学校面对着未来发展方向的挑战:是限制发展速度,坚守自由文理学院传统,还是转向综合性大学?时任校长布莱斯德尔找到了“第三条道路”—联合周边学校,建立相对独立的资源共享联盟。1925年10月14日,波莫纳学院第38年校庆日,克莱蒙特学院联盟成立。“我们在寻求一种方式,享用综合型大学的设施,同时保证无以估价的小型学院对个人价值的关注。”
采访中,谈及美国社会对高等教育功利化的讨论,校长奥克斯托比仍以乐观的态度看待文理学院的未来:“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基础相当坚实,覆盖内容广泛,方向不会轻易动摇。”9月3日是波莫纳学院新学期开课的日子。新一批“有热情、有想法、有敬畏之心”的学生走进这里,开始为期四年的学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