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美国通识教育:质疑的力量

2013-07-24

我两年前来到美国入读福特汉姆大学,专业是会计。但是,这前两年80%的课程都和我的专业没有直接关系,都是学校规定的人文核心课程和商科核心课程。其中,大量人文学科的接触让我对读书二字有了新的认识,也对美国人的读书思维有了了解。

要说美国人怎么读书这个问题,我认为首先需要了解一下美国基本的教育制度。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构成了现代大学教育的灵魂。专业教育好理解,无非是以后在社会上混口饭吃的工具。而通识教育的概念却很抽象,抽象到中国的大学们几乎都忽视了其存在。其要义就是让学生在入学后全方面接触各个学科,尤其是人文类的,来培养自由的意识和健全的人格。也许这听上去是不靠谱得像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内容一般,但这确是美国大学教育兴盛不衰的秘诀之一,也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唯一方法。

那通识教育下,我们要学些什么科目呢?写作、文学、哲学、历史、艺术、宗教和经济等。乍一看,你一定会想这不都是要背书的死学科嘛!如果你的专业是数学,你是不是觉得这种课特别浪费时间伤脑筋而且无意义?人们会有这种想法是因为以前文科教育的阴影,一句话死记硬背。可是真正的文科教育却不是这样,好书也不是用来背的,而是用来攻击的。当你能有理由节地批判这本书的时候,你的批判性思维也就快成形了。而教授们也最欣赏这种石破天惊的议论。

这中间就存在着两个问题:你会读书吗?你会思考问题吗?我的神学教授在第一堂课的时候就说:“我并不要求记住多少基督教的东西,因为这些都无所谓。重要的是,通过你们坚持的阅读和讨论,我希望引导你们独立思考和全面分析,这样以后不容易被别人的蛊惑所左右。”所以之后,我们每堂课前都会有一定量的阅读,这些阅读通常都是古代神学家写的原文,然后课堂上教授会引导我们去讨论。课堂上,有人会说它写得好,也有人会说它可笑,还有人说这个作者动机不纯。而教授也会适时引导评价每种想法和理由,有时甚至会反驳每个人的说法,逼我们想出更好的理由去说服他。我最喜欢的还是他能提出各种思考的新角度,让我以前一些理所当然想的事情开始动摇。

所以在这里,我想说的是美国人超前的思想并不在于多看了多少书,而是有正确看待书和作者的眼光。想想作者为什么会花时间写那么长的书?无非是兜售自己的主张,所写内容是作者希望读者感受到的,而永远不会是全部事实。你看一本书,了解到这个作者永远比作者写的东西多。因此,读每本书都需要以独立的角度去看。当《圣经》都已不是普世的圣经的时候,还有什么书能代表真理永垂不朽呢?在这样不断地阅读、思考、质疑、讨论和再思考的过程中,我们才能排除外在一切刻意的影响,形成自己的价值观,来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这时我们还需要考虑另一个问题,你所形成的想法能不能通用于别的领域?这时,通识教育的好处就出现了。在交叉学习这么多科目的时候,你的思考也是立体的和多面的。也许你一辈子都用不着历史哲学书上的东西,但这些内容在你的思考和批判下塑造着你自己独特的思维和灵魂。这与众不同的思维就成为了你成功最大的法宝。此外,在大量的阅读下,你对世界的认识也就更全面,不会做个被别人牵着鼻子走的人。所以,专业知识只能让你有个饭碗,只有通识教育能让你变成一个真正自由的人。

相关阅读

留学咨询 分享 返回顶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