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揭秘留学申请!我看到的国外名校录取流程

2015-11-26 来源:转载

先介绍一下本人背景,国内北京TOP2的本硕,现国外知名院校的PhD在读;在各个国家留学生活过,因为我有参与到留学资料审核和录取流程的工作中,所以将自己知道的分享一下。

技术名词

Offer:全额奖学金(包括学费全免,另外由学校补贴每个月的生活费)

RA:Research Assistant的缩写(学生通过研究助理工作获取生活费)

TA:Teaching Assistant的缩写(学生通过助教工作获取生活费)

Fellowship/Scholarship:奖学金(不需要任何工作得到的奖学金)

Monthly Stipend:每月补贴(也就是每月的工资)

Ad:Admission的缩写(学校的单纯录取,不包含奖学金信息)

Rej:Rejection的缩写(拒绝信,寄学校对你的拒绝)

Cancel/Withdraw:指申请者对于学校给予申请者录取及奖学金的拒绝

Master:硕士/硕士学位

PhD:严格意义上Ph.D. Philosophy of Doctor的缩写 博士/博士学位

GPA:绩点,即大学平均成绩,中国大学为100分制,美国大学为4分制

TOEFL:Test of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的缩写,托福考试,英语能力测试(美国、加拿大承认)

IELTS:雅思考试,英语能力测试(英国、澳大利亚及其他英联邦国家承认)

GRE:北美研究生入学考试,即北美的“考研”(美国、加拿大承认)

申请结果分为Offer,Ad和Rej三大类。Offer泛指全额奖学金,(大多数学生都带有一个RA或者TA的条款,即需要通过助研或者助教的职位获取日常生活费,特别优秀者可以获得Full Fellowship,即不需要任何工作也可以得到奖学金);Ad泛指不带奖学金的录取,也可以包括不足以完全支撑学费和生活费的奖学金;Rej就是拒绝信,一般也是申请人最不乐意看到的。“三无”指既没有Offer,Ad,也没有Rej的状态,一般是申请材料寄出去之后的1-3个月。

地点解析

1. 美国——美国这几年的申请形势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和2008年非常不同。对于大多数的工科申请者而言,奖学金变得更加困难了,个人感觉平均下来,全额奖学金只有2008年的70%左右。但是不带奖学金的录取,这些年一直发得越来越多,大概能有2008年的130%。这也就是意味着,自费去美国变得容易了,但是全额奖学金去美国愈发的困难。自费留学美国的话,公立大学总花费20万人民币/年,私立大学总花费30万人民币/年,顶尖私立大学(TOP30)总花费40万人民币/年。硕士学制大约为1-1.5年,比国内学习时间要短,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家庭财力选择留学方向。

美国大学的学历教育还是最受认可的,美国法律允许留学生毕业后在美国就业,大多数理工科的学生,都可以在毕业之后获得留美工作的机会(尽管找工作会比较辛苦,工资也不高);文科和商科的学生,找工作相对困难一些。回国就业的话,前30名的学校会比较有名校效应,30名以后的学校一般都没有听说过,基本上没有学校好坏的差别。因此如果你打算回国就业的话,能争取去名校就去名校;否则就去一些价格低廉教育质量高的公立大学也很合算(强烈推荐各类型State University)。

加拿大也有世界一流大学,其UBC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多伦多大学,皇后大学最为著名;加拿大的申请和美国不同,申请人有本科学位(或者即将本科毕业)的情况下,只允许申请硕士学位入学。在拥有硕士学位的情况下,才可以申请博士。但是无论是录取到硕士项目、还是博士项目,基本上都是可以拿到全额奖学金的——免学费、每月几百加币到几千加币的生活费(钱数取决于学校地理位置,和专业)。

2. 欧洲——欧洲包括英国,西欧和北欧三大类。英国,学术地位很强大特殊,费用和美国顶尖私立大学持平,总花费约合40万人民币/年,学制大约为1年。学术水平也很高,学生普遍压力比较大。但是英国和美国的重大区别是,毕业后在英国就业很难,意味着你研究生毕业之后“从哪里来,回哪里去”。所以如果同档次同条件的美国学校和英国学校给予录取(例如Harvard和Oxford),我建议选择美国学校。

西欧其他国家,大多有其他国家专门需要的语言,英语不再是通行证。法国留学得学法语,德国留学得学德语,西班牙留学得学西班牙语;这对于大多数以英语为第一外语的中国学生来说,就是很大的负担。但是,假设你因为特别的原因(比如家庭成员、学习兴趣)懂得了某一种第二外语,那我强烈推荐你申请讲这种语言的国家。比如你会德语,那我建议你申请德国。原因很简单,其他的中国学生不懂,所以不可能申请,那么你面对的留学竞争就会小很多。美国每年TOP30的学校挤爆了清华北大的牛人,但是德国TOP10的学校竞争就远没有那么激烈,因为牛人们不懂得德语。而且,西欧其他国家的学费比英国也低很多。

北欧,我这里要强力推荐的。看到我这篇日志的同学应该最注意这个,首先,北欧的教育很系统,远比中国要好,虽然不及美国或者英国牌子硬,但可以增加你出国留学的经历和经验;其次,北欧很多国家,如瑞典挪威等,整个国家的公立学校都不收学费,包括研究生;再次,由于北欧每年申请的学生不是很多,面临的竞争也比美国和英国小很多。因此,北欧的申请,特别适合于那些本科学校不怎么好,家里也不是很富裕,但是却有出国理想的人。

3. 亚洲——包括日本,新加坡,中东等,姑且把澳大利亚和香港也算入亚洲。日本的情况和刚刚阐述西欧诸国相似,如果你碰巧会日语还说得不错,那建议你申请。申请难度比英美要小,学校一点不差,另外学费又相对英美更加低廉。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日本留学会比较辛苦,日本人对待学术又特别积极,喜欢打酱油混学历的学生就不要去了,没有学术理想的学生就不要去读博士了。

新加坡留学,主要有三所著名大学,NUS新加坡国立大学、NTU南洋理工大学和SMU新加坡管理大学。学费就比英国和美国低非常多,一年15万人民币基本上可以搞定,相比美国私立大学的40万人民币/年,那真是小巫对大巫。另外也不是特别辛苦,留学竞争也不至于那么激烈,国家官方语言是英语,但是很多时候说汉语也可以横行无忌。尤其推荐华南学生,尤其推荐男生申请(当然其他地区和女生申请也挺好得而);华南地区由于地缘因素,离新加坡更近,去了很容易遇到同乡就是你的教授或者同学;至于男生,新加坡是一个男女比例失调的国家,适婚年龄女性比男性多17%左右,因此招生政策、就业政策、移民政策是最偏向男生的。

中东,很简单,如果你很喜欢钱(而不看重留学经历等等的),那就去申请吧。KAUST国王科技大学是所好学校,清华校长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从教育部那里弄来三年18亿人民币的建校经费。沙特的国王听说要建大学,一巴掌拍下去就是100亿,还是美金,这学校能建不好么?硕士全奖20000美金/年,博士全奖 35000美金/年,别看这所学校现在名气不大,10年以后必然是亚洲一流大学,而你现在选择了名气不大的它,10年以后你就是亚洲一流大学的毕业生。如果你竞争实力稍差(比如学校成绩还有英语相对没那么好),建议申请MIST,Masdar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奖学金和生活费那也是绝对不愁的。

澳大利亚留学,又是一个很贵的地方,和英国留学费用、美国顶尖私立学校相当。如果你很有学术理想,不建议你去,澳大利亚人普遍比较懒散,和他们一起做实验会疯掉。但是,如果你家里经济很好、学习成绩一般、英语也还凑合,还有一点名校情节,去澳大利亚是最合适的。AUS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Sydney University悉尼大学是世界人民都听说的学校,如果英语水平达到,不难申请,在澳洲八大名校如雷贯耳,毕业后就业或者移民机会比英美大得多。

香港,全英语的教育,每年还是吸引了大量的学子。香港是个好地方,有着亚洲学术最好的大学,学生和毕业生也非常优秀,但是,我不推荐香港,因为它不代表未来(仅代表我个人意见)。首先,香港留学要面临很激烈的竞争,每年都有大量多的清华北大的毕业生把那个地方当保底,一般学校的学生竞争起来很吃力;其次,去香港学习,对于现在而言,你不能说你出国留学;再次,香港因为一些政治环境的影响,城市正在发生一些变化,虽然现在并不影响其高水平的大学教育,但是在未来,大家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我的个人意见是不推荐香港。

申请时间表:(以2014年美国秋季学期入学为例)

2011-2012年准备托福考试及GRE考试,分配大量的英语学习时间和背单词时间;

2013年1-2月(一般是寒假)考完TOEFL和GRE的其中一门,建议先考TOEFL;

2013年7-8月(一般是暑假)考完TOEFL或者GRE的另外一门;

2013年9-10月,美国大学信息收集,选校,找小秘和教授套磁;

2013年11-12月,提交网络申请,另外通过DHL、UPS等寄发纸质材料;(大多数博士申请截止时间为11-12月)

2014年1-2月,提交网络申请,另外通过DHL、UPS等寄发纸质材料,保持与教授和学校的联络,网络面试;(美国硕士申请时间大多从12月持续至次年的5月)

2014年3-4月,接受录取结果,择校,给予学校答复;

2014年5-6月,签证,购买飞机票,寻找飞友;

2014年7-8月,飞跃重洋,赴美留学。

申请定位分析(本专业)

这是我个人心得里面最重要的一部分,做好申请的定位,也就是主申什么档次什么类型的学校,是最重要的。无数的牛人,因为将自己定位过高或者过低,而遭遇全聚德(全拒信)或者全录取却没有自己想去的。所以,定位最重要。片面追求成功率而申档次较低的学校,以及片面追求名校(只申请麻省理工、哈佛等TOP30)都是不可取的。假如你一年申请10-20所学校的话,你的目标不是全部申请上,而是仅有20%的申请学校申上了(比如2-4所),这样你就将你留学的能量全部发挥出来了,结果也会比较理想,无论你是什么层次的学生。

首先是学费,文科和商科的学生,除非你特别特别特别优秀,比如你是顶尖学校里面你们系五年一遇的人才,那你可以考虑全额奖学金;否则就算了。理科和工科的学生,可以考虑申请奖学金乃至全额奖学金,而且最终很多学生都是要在有奖学金的弱校和无奖学金的牛校之间抉择;假如家里面经济无法支持你留学,那你只能选择申请奖学金一条路。

然后关于定位,其实每个申请人一般都有强项,也有弱项。比如一个清华的学生,他的GPA可能不怎么好;一个人大的学生,可能TOEFL不怎么好,或者没有好的文章发表;一个TOEFL和GPA都好的学生,可能出身于一般211大学或者非211大学。总之,我见过无数申请人,各种条件十全十美的少之甚少,一般都是我这块条件比你强一点,你那块条件比我强一点。那么如何在申请中占得先机呢?就是多申请+准确定位。下面做个简单的定位标准(美国留学):

A类:清华北大毕业生 GPA>90 GRE>1400+4.0 TOEFL>100 定位:争取美国前10名学校的全额奖学金

B类:清华北大中科大浙大复旦南大上交毕业生 GPA>85 GRE>1300+3.5 TOEFL>100 定位:争取美国前50名学校的全额奖学金或者美国前10名学校的录取

C类:985大学毕业生 GPA>80 GRE>1250+3.5 TOEFL 90-99 定位:争取全额奖学金或者美国前50学校的录取

D类:211大学毕业生 GPA>80 GRE>1200+3.0 TOEFL 85-95 定位:争取美国前100名学校的录取

E类:非211大学毕业生 GPA>75 GRE>1100+3.0 TOEFL 79-89 定位:争取有学校的录取

这个标准,不怎么绝对,很多个例可以打破它,包括我后面列举的Case,作为一个参考标准。可能大多数同学都不能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栏,那怎么办?比如我一个朋友,本科是清华的,但是本科GPA只有81,有个硕士学位GPA87,GRE是1300+3.0,TOEFL 100 那怎么办?他部分条件不及B 类的标准,但是总体又比C类的情况略好一点;那定位就主要争取美国10-20名学校的录取(介于B类和C类之间),以及排名不是很高学校的全额奖学金;因此主要申请10-20名学校(约6所)的录取,辅以冲击前10名的学校(约2所)以及30名以后的学校(约2-3所)的保底录取,以及若干不知名学校的全额奖学金(约5所),申请就比较完整了。比如有一个南开大学的姐姐,她的GPA93,GRE1450+4.5,TOEFL112,她的本科院校可能不及清华北大那么好,但是GPA GRE和TOEFL的水平比起A类标准来说还要高出一些,那么,她也可以按照A类标准,努力冲击美国排名前10的全额奖学金。文科和商科的同学很难拿到奖学金,皆关注录取标准既可,同学也可以做个参考。

发表论文对申请的作用:

在各个国内外杂志上发表的学术论文,一般只对你的申请起正作用,不起任何负作用(除非是抄袭或者造假),但是不同论文对于申请的影响差别非常大,按照所发挥正作用的大小依次分析:

1. 高水平文语文章第一作者;如果是领高水平杂志和高水平文章(含义是有**创新的研究理念或者有创新性的实验设计方案或者有新的重要学术发现),对申请 PhD时候起到的作用是决定性的。因为你申请PhD,教授或者学术委员会给你发全奖的目的,就是希望你能做出高水平文章。而他们通过看你的 GPA+GRE+毕业学校+个人陈述等,正是为了评估你发表高水平文章的可能性,如果你已经成功做出了高水平文章,那OK,你的学术能力已经被证明了,因此即使毕业于一个弱本科+低GPA+没GRE成绩,申请美国顶尖学校PhD都没有问题。对于申请Master也有一定帮助。这种高水平英文文章的一作,唯一不能证明的就是你的英语能力,或许你还需要提高你的托福成绩。

2. 一般英文文章第一作者;以第一作者发表过英文文章,研究工作很完整,但是没有特别惊天动地的科学发现或者特别创新的研究思路。投的杂志也不错,但是没能发表在行业内非顶尖的杂志(大多数工科要求平均影响因子4.0以上算顶尖杂志)。这种文章也能极大的对你的申请起到正作用,可以极大的覆盖你其他申请背景(GPA+GRE+毕业学校)的不足。所以,这对于大多数在国内一般大学读研究生,并且计划出国读PhD的同学极其重要。向导师陈述你出国留学的需要,争取到文章的一作,将对你申请结果起到最重要的影响。

3. 英文文章共同作者(第二作者第三作者第四作者等);理论上,一篇文章的归属只属于第一作者,其他作者都是“协助者”。但是,如果能证明你对一些好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协助”,对于你的申请也是大有裨益的。尤其对于本科申请者而言,如果能够在实验室跟着师兄师姐做一些有可能出文章的项目,让他发表文章之后将你的名字附在后面。那是最最有利的。因为大多数学校考察PhD录取,考查研究生和本科生是分开的。在本科毕业生申请者中,如果有人有实验室经验,会让他们眼前一亮(即使是共同作者),大大增加你申请PhD成功的机率。

4. 中文文章第一作者;中文文章显然对于申请出国留学作用不大,因为美国人根本看不懂这些四四方方的文字。而且不少中文文章,所做的研究工作在美国人看来也是 “打酱油”居多,并没有特别重要的学术贡献。但是,如果你的中文文章,真的很有特别的研究思想或者研究理念的话,找中国教授套套瓷吧。或许会有意外的收获。

5.中文文章共同作者;这种打酱油文章中的打酱油工作者,对申请也是有帮助的,可以有效的证明你一段实验室的经历。

Tip1,对于大多数申请者有个Timing的问题,如果研究工作这在进行,还没写文章(包括还没写完),那你只能把这段工作写在CV的 Research Experience里面;如果文章写完了投出去了,还没有发表,请你在申请PhD的时候将你写完的文章附上(如果不是第一作者需要得到第一作者的同意),并告诉对方这是in review的文章需要保护你的版权,本文仅用作证明个人的学术能力和研究能力。这样一来对方学校会把这篇文章基本上看得和已经发表的文章基本一样权重,并且会觉得你这人做学术很严谨。

Tip2,科研论文,对于申请PhD的影响明显比申请Master的影响要大很多。Master的申请主要还是(毕业院校+GPA+GRE+TOEFL)的比拼,好文章作用不大;而对于对PhD的申请,绝对是至关重要起决定性作用的。

申请定位分析(跨专业)

跨专业申请难度会高于本专业申请;总的说来,需要对学校和奖学金进行“降档”处理,例如上表中的B类申请人,跨专业时候仅能视为C类学生。一个学生,本专业申请能上前10名的大学,跨专业申请可能就只能去10-50名的大学;本专业申请能去10-50名的大学,跨专业就只能去50名之后的大学。本专业申请能获得全额奖学金的,跨专业就只能得到半奖或者更少。

为什么跨专业申请会存在很大劣势呢?打个比方说哈佛数学系收到了申请背景同为GPA90 TOEFL110 GRE1500+4.5并且同为清华大学的两位毕业生,A君本科专业是数学,B君本科专业是物理;哈佛数学系将发全额奖学金给他们两个人中间的其中一位,无疑A君更有优势,因为哈佛默认二者智力和英语水平相当的情况下,本科背景更为匹配的A君更有可能做出出类拔萃的研究。

那出身物理专业的B君实在想学数学怎么办?那他就只能去竞争稍微比哈佛低一等的X大学。GPA85 TOEFL100 GRE1300+3.5 数学专业的 C君申请了X大学数学系,GPA90 TOEFL110 GRE1500+4.5 清华大学物理专业的B君也申请了X大学数学系,那X大数学系就会纠结,因为C君背景更匹配,然而B君英语等其他条件更为出色。所以这种情况下,X大学数学系就可能把奖学金发给B君。

总而言之,跨专业的申请人,与同样优秀的本专业申请人,毫无竞争优势。跨专业的申请人,只有与不如他优秀的本专业申请人,才有竞争胜出的机会。这无疑意味着跨专业申请上,学校和奖学金的“降档”。有跨专业申请的同学就想问,我不愿意“降档”怎么办?那你就必须争取跨专业申请的因素,比如作为如上例子的B君,想从物理转到经济,他就应该在本科学习中学一个经济学的二学位,或者在暑期的时候到公司参加实践,或者选修多门经济学的基础课程等等。这样,他的经济学背景就可以得到提升,不至于在申请的过程中降档。

相关阅读

留学咨询 分享 返回顶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