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英国留学申请技巧
以下所有内容均为经验性总结,不能保证绝对的有效性和完全的适用性。请各位在自行仔细判断的基础上,选择性借鉴并完善。
一、文书
所有材料都需要提前打点人脉关系,寻觅合适的修改或翻译人选,如:外教。有些有过涉外工作经历的大学教师也会做一些代做文书的工作,只是收费不菲。
文书的准备工作中体现出一个核心观念:细节决定成败!
1、成绩单
成绩单的主要意义在于体现优秀的专业GPA成绩,以及大学四年GPA的趋势。对于GPA不甚理想的同学,笔者总结出弥补方法如下:
(1)RANKING证明
可分为相对RANKING和绝对RANKING。人数较少,开绝对RANKING;人数较多,开相对RANKING。
(2)增加科目
具体方法有选修和辅修,通过更多的高分课程去弥补之前的低分,该方法尤其适用于现为大二的同学。
(3)体现GPA上升趋势
主要方法有两个。其一,在大三、大四两年多修选修课,增加后两年,尤其是大四的GPA权重。其二(部分学校适用),每个院系的教学秘书的系统是可以更改所修科目的存在学期的,如果你跟教学秘书关系好的话,她是可以对于你每学期的科目进行微调的。例如:将你大二所修的一门获得高分的选修课调整至大四的某个学期中,以增加大四学分数量。大家得先了解自己学校的教务管理制度。
(4)PS中说明(非百分制GPA适用)
有些同学会存在大量“X9”分的课程,例如79、89。碰到这种情况不如在PS中简单地说明一下,自己的GPA虽然不是很高,但百分制平均分不错,由于“X9”分课程的存在,影响了最后的GPA。具体效果怎么样,那笔者也难以判断了。
(5)成绩单翻译
利用中英文差异,将一些成绩单上科目翻译成对自己申请比较有利的方式,例如将马哲直接翻译为philosophy。有些学校虽然不允许学生自行翻译成绩单,但有一种“非赢利性”机构,叫做“公证处”。你可以试试将成绩单自行翻译后送去公证处,看看能不能得到公证。一旦成功,这样的成绩单绝对是有效且合法的。顺便说下,公证件副本是10/份,和我们学校是一个价。
2、推荐信
推荐信的小技巧着重于体现你三封(或两封)推荐信之间的差异性,使对方学校相信这是推荐人写出来的。
(1)模板的获取:
A.网上模板,也是最被滥用的模板;
B.从推荐人那里获取,一些资深教授,尤其是国内的大牛或者牛魔王级教授,手里绝对会有一些以往签过名的推荐信。这些推荐信中极有可能含有部分气度不凡的用语,这种口吻绝对不是文书公司能够模仿的出的。例如,我所见过的最具气势的推荐信,其中一段,大概内容如下:“在数十年的学者生涯中,我坚持自己的信念和理想,奉献于民主、自由和自然的法则,完全独立于**,敢于批评其实行的政策。XXX(指被推荐人)与我有着紧密的联系,是我忠实的拥护者。”不过,请为这样的推荐信找一个合适的推荐人,这样的信会比一般的有分量的多;
C.去打印店蹲点。无论怎么样的推荐信,其最终都是要打印的,各位同学们不妨事先和几个主要打印店的老板搞好关系,让他们碰到此类文书时留下心眼,在得到作者本人的允许后,帮你留个底。
(2)推荐信的差异
A.信纸差异:选取各种不同的信纸,带有不同抬头:学校抬头、院系抬头、中科院、工程院抬头、或者某某研究所抬头,有业界职务的推荐人可以让他们使用所在单位的专用信纸。同一板式的信纸可以选择不同颜色,例如A教授使用红色抬头,B教授使用蓝色抬头(学校一般都接受自己打印的信纸,颜色可以自己调)。
B.信封差异:普通信封与专用信封结合;中式信封与西式信封结合;
C.推荐信之间字号、字体、行间距等格式方面的差异;
D.“推荐信”差异,如:reference, recommendation, letter of reference, etc;
E.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相结合,推荐信A用美式,B用英式,C用混合英语,以体现推荐人的不同。英式英语词汇较长,如:colour对应color;behaviour对应behavior;英式英语为“s”与美式为“z”,如organisation对于organization;不规则对应,如CV(Curriculum Vitae)对应resume。一些具体的对应可以参见老俞的雅思红宝书附录。
注意:英式拼写会在WORD中被判为错误,即在单词底下出现红波浪线,有的时候还会帮你自动修正为美式拼写,请大家留意!
F.信件格式差异。有的可以将写信时间摆放在信件上方,有的可以摆放在下方;缩进式和齐头式混合;
G.时间格式差异:02/03/2009 VS. March, 2, 2009;
H.称呼的差异:Dear Admission Officer, Dear Colleague, To whom it may concern(有人告诉我说这种用法对对方不大尊敬,未考证),或者如果你的推荐人有关系,那就可以直接Dear Dr./Prof./Chairman XXX。
以上,不择手段,随机组合,推陈出新,根本目的是给老外一个彻底的错觉。其实,所有的区别基本上都是自己有意而为之……
(3)推荐人的选择
在决定推荐人之前,请仔细了解自己老师们的背景,尤其是交流访问和留学方面。985或211高校的老师,有很多都会拥有此类背景,各位老师们所拥有的海外关系,远比你们想象的要厉害得多。获取这些信息的方式大致有三种:一种是通过公开的网上简历(简介),但所能得到的信息量相当有限;二是直接由你的老师告之,但前提是你得与你的老师有不错的私交,或者由一个老师告诉你其他老师的相关经历;三是通过该老师的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得知,这一方法相对容易达到。
然后,要将相应的推荐信寄往对应的学校,这个很好理解。把MIT毕业的老师的推荐信送往MIT,把去UCLA访问过的老师的推荐信送往UCLA。
此外,在同等资历条件下,可以优先选择老外做推荐人。无论是美国人还英国人,都倾向于更相信自己的同胞。
笔者认为,在所有的申请材料中,推荐信的作用有可能是最大的。试想,如果你手握爱因斯坦的推荐信,那会是什么样的结果?
3、CV(Resume)
没有太大技巧,可以在里面加一些说明性的文字,因为有些文字写在PS中略显累赘和重复。注意格式和篇幅,控制在一页之内。
4、Writing Sample
这个有一点相当重要:你的研究方法和方向最好要切合你的目标学校。这就是所谓的“PHD看方向”。而且,这个东西需要提前准备,临时凑出来的质量肯定会打折扣。至少,你得找时间翻译几篇你自认为比较不错的学期论文;或者,如果有以发表论文的话,那更方便。
现有的一些案例显示,一份出众的writing sample很有可能帮你争取到更好的老板。
5、Cover Letter
这是一个附加性质的材料,类似于材料清单。一般放置在申请材料的最上方,用于说明材料的种类和内容。
请各位一定要事先看清楚学校网站上的说明,看清楚是不是允许在申请材料中夹带附加材料,有些学校,如Cambridge是严格禁止的。
接下去的一些内容着重针对人文社科专业。
先一点前提:各位要尽量多与你将来所预备申请的专业的研究生和老师多接触。
二、本科生论文发表
**文也有几种方式,最正规是自己投稿,但本科生一般都比较难做到,其一水平不够,其二关系不够。
其二,黑色小广告,各种级别的期刊有不同的标价,但期刊的档次都相对一般。有一种类似于《XX学报(增刊)》,虽然属于核心刊物,但很多情况下都没有文章编号,有点类似于“黑户口”。而能顺利拿到文章编号的一般都为省级刊物。
其三,也是个人觉得性价比比较高的方式,跟着老师或者研究生合发。这又是体现人缘关系的时候了,你可以帮老师或者研究生承担一部分科研任务,例如资料收集、文献综述。然后以第二、或者第三作者的身份发表论文。在很多情况下,既能保证论文质量,也能保证期刊等级,而且花费较少,相对“货真价实”一点。理工类学生甚至有机会发SCI或EI检索系统的英文期刊,那影响因子(IF)可是非常高的噢。运气好的情况下,如果有老师正在编写(翻译)教材或学术专著,那你脸皮厚一点,看看能不能参与进去。有机会的话还能混上封面上的第三或第四作者,再怎么样至少可以在前言或者后记里面提到你的名字。
其四,会议论文。有国内的学术会议,也有国际的会议。有很多情况下,只要你有主办方的些许关系,就能发表。值得一提的是,国际会议论文并不一定要英文的噢。而且,也不需要有太高的质量。
三、科研背景
尽管英国只需要GPA,但学术背景是一个综合性的东西,拥有科研背景对于申请来说总会起到或多或少的作用。
1、XX省大学生科研竞赛
一般由省教育厅组织的,通常情况下,只要成果不是太糟糕,混个三等奖绝对没问题。成果价值高的还能得到更高的奖项,但一等奖比较难,而且基本都是被理工科包办。成果递交时间一般在每年的9月份。换而言之,如果想参加的话,得在暑假里准备。注意:在参选之前,最好拥有已经发表的论文或者其余著作。
2、各个学校的学生科研基金项目
首先,各位需要了解下自己学校有没有这样的项目,一般985、211高校都会有。又是一个忽悠人的东西,也是每学年的初期申报,是学校教务部组织的。流程是:**申报书——院系审批——学校审批——发放首批资金——(一年)研究——结题并发放其余资金——拿到成果鉴定书(结题证书)。
其他学校,也应该会有相应的项目,大家需要多留意教务部或学校网站上的公告。
3、985、211项目或其他国家、省级项目
个人觉得,要忽悠,就忽悠大的!
所谓的985、211项目,其实根本没那么神秘。作为一个最底层的参与者,你所做的可能只是上网收集材料,搞搞翻译的工作,却能很名正言顺的挂个名字。当然,作为本科生,这个机会依然是需要靠自己去争取的。但是在PS中或者RESUME中,你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写上:曾经参与中国教育部985“XXX”项目的科研工作(鬼知道你在其中只是百度了几下)。顺便说下,运气好的话,还有钱分的噢。
此外,如果你有能力参与国家科研奖项的竞争,那更好,但由于笔者缺乏这方面的经历,所以不便乱说。例如挑战杯之类的东西。
四、论文与科研的整体规划
笔者的建议是,大一积极参与暑期实践,进行社会调查,获取信息。在大二的时候利用这些信息发表两到三篇论文。注意:论文必须是同一方向的!到了大二暑期继续暑期实践,继续社会调查研究并撰写论文。所撰写的论文可以用于暑期实践的评奖,或日后发表。
到了大三开学初期,用这些论文(所有的,包括发表的和未发表的)去参评湖北省大学生科研竞赛;同时,申报教务部的基金科研项目。
最终,一年后,你桌上的奖状为:省级科研竞赛奖;校级基金科研项目结题证书;暑期实践奖(包括个人和团体奖)。同时,这些奖将可以大大增加你在奖学金评比中的竞争力,只要成绩过关,凭借这些奖项和论文,拿奖学金都是顺便的事情了……
顺便说下,省科研奖的三等奖是可以拿多个的。换而言之,你最多可以获得一个省科研一等奖或二等奖,外加N个三等奖。
仔细回顾下笔者的规划,你所取得的成果只是一个!而一个成果可以换来四个奖:省科研、校科研、实践和奖学金,外加发表的论文。按照笔者建议的流程做下来之后,你是否会发现,你的writing sample也已经完成了?你的RESEARCH PROPOSAL是不是也已经有方向和眉目了?一箭N雕!
醒目:如果你在申请之前已经发表了相当数量的论文,那么千万记住:选择其中最优秀的两到三篇作为申请辅助材料!!!原因很简单,在我印象中五篇论文好像就可以评副教授职称了……而且,我看过一些PHD申请的RESEARCH PROPOSAL,其中的规划论文数量基本在三篇左右。一个本科生发了一堆论文只会让对方学校感到莫名其妙和怀疑。
其余的内容,待笔者日后想到之后,再慢慢补充。
笔者在两年期间,直接或间接参与了美英澳新港五个国家或地区数十名申请者的申请过程,包括我个人。总结下来的核心观点则是:申请是一个人品长期积累且量变发生质变的过程!我有遇到过遭遇中介欺骗,四处求助无门的人品糟糕者;也有那些因为人缘极佳,站在无数巨人肩膀上的申请者。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在笔者的上述行文当中,相信大家也看到了“人缘”的重要性:小有打印店老板,中有文书修改者和科研合伙人,大到推荐人。几天前,在上看到一位条件并不十分出众的网友申请OXFORD的MSC项目,却意外换来了PHD的全奖OFFER。他将这一意外之喜归结为自己20年来人品爆发的结果。笔者是个比较唯心的人,因为我也常常在人生关键时期遇见“人品爆发”,只是我的爆发规模相对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