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英国大学课堂

2012-04-03

英国大学的教育形式灵活多样,除了最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授课外,还有许多有特色的教学及考核方式,例如:由老师引出话题,学生各抒己见的Workshop;培养团队合作及领导能力的Teamwork;旨在提高理工科学生动手能力的实验课;以及商科特别是MBA学生将所学理论用于实际的Case Study。

课堂授课和中国的大学教育比较相近,听老师讲,同学们乖乖地做笔记即可。上课的前几天或者一个新学期开始前,老师通常会列一个长长的书单,让学生去图书馆借阅。这需要同学们课前做大量的阅读功课,否则老师讲的内容你是听不懂得的。老师在课上问起问题,回答不上来也是很尴尬的。中国学生的主要问题就是阅读速度跟不上,理解不透彻。不过当经过一学期的磨练后,大部分的同学就能练就一目十行的本领。课堂的长度从一个半小时到三个小时不等,同学们如未提前做好功课,将会体验云里雾里和如坐针毡的感觉。另外,由于每堂课的信息量都很大,因此建议同学们课后及时总结笔记消化老师课堂上讲的知识,做到温故而知新。

Workshop 的上课形式,一般都在第二个学期开始。不像第一学期,很多课程是几十人甚至上百人在一起上大课,大不了躲在教室的角落里面不出来,老师也看不到你。从第二学期开始,学生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选修课程,这样班级人数一下子就降下来了,通常二三十个人一个班级,上课形式就是找个教室,大家围坐在一起讨论着上课。上课的主题一般由老师引出,大家轮番发表意见,没有固定统一的答案。这时候中国学生的劣势就显现出来了,主要是不知道该说什么,英语底子差一些的学生,脑子里有东西也表达不出来。遇到比较好的老师和同学,大家会鼓励你说出来。

Teamwork也是一个常用的授课模式,一般的中国学生很少有在小组里是Leader的,当然随着中国大学教学模式的改变,有些学生也能够驾驭这个角色。我在国外读书时碰到的中国学生还比较自卑,在小组里的表现都比较被动,很听话,人家让做什么就做什么,还生怕做不好,经常在最后总结发言的时候,看着老外学生代表Team侃侃而谈,谈的却是你的工作成果。当然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很多其他国家的同学都愿意和你分在一组,也有完不成或者完成不好的人,这类人总是不受欢迎的,无论他/她来自哪个国家。

此外,英国有些专业上课地点不会局限于课堂内,还会根据授课内容选择不同地点完成学习。比如,学习生物和化学的学生大部分时间是需要泡在实验室做实验,学历史的学生老师会带着学生去实地考察,亲眼见见文物古迹,当年留学时好羡慕这些同学,说是上课不就是免费旅游吗?学习海洋学和地理学的同学经常要跑到海边还有荒郊野外去研究大自然,想想也很有趣。学电影评论的同学天天就是钻电影院看各类片子,写写小感想,还有比这更爽的专业吗?

去了英国你会发现,上课地点也许会发生在工厂,企业,律师事务所,博物馆,画廊,甚至酒吧。一些同学在英国读书期间,就是学足球管理的,他们的一门课就是在利物浦一条街上的球迷酒吧上的,想想边喝啤酒,边侃大山,真够带劲的!

授课的老师来源也不相同,有些是学校专职的教授,副教授等老学究们,有些是在本校读博士的学生,不要小瞧这些博士,英国大学的教授头衔是出奇的难,所以,才有好多等着教授头衔的博士给学生们上课,这些人的研究水平一点都不差,没准将来这些人中就有拿诺贝尔奖的潜力股。有些授课老师则是企业、政府、律师事务所和国际组织任职的高管们,这些人并不会整个学期都给你上课,而是集中一个礼拜或者几天授课,主要是讲讲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案例,或者亟待解决的当前热点难点问题,这些老师讲课一般都比较吸引学生,当然这也是发展人脉的好机会,为将来申请实习或者找工作做铺垫。授课老师的国籍也各不相同,并不是所有老师都是英国人,有的来自美国,有的来自加拿大,还有德国,法国,西班牙,还有老师来自印度。印度老师教课的话会比较惨,口音比较重,就当练听力了,近些年有越来越多的中国老师也在英国大学授课,他们的学术背景通常都很强。

英国的教育注重启发式和创新性,老师鼓励学生有自己的看法,并且注重团队协作精神。同时,英国的教育体系非常严谨,上什么课,读哪些书,学校会提前通知学生让学生准备,同时也会很清楚的列明提供哪些选修课和必修课。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论文写作和研究能力都有一定实力。

亲身去体会英国的大学教育,这其中有苦难、有挑战、有痛苦、更有欢笑。回首来时的路,收获很大,最后,把这句话献给大家:人生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坚持就是胜利!愿所有即将赴英国留学的童鞋们都能学有所长,学有所获,成为真正的国际化人才。

相关阅读

留学咨询 分享 返回顶部

分享